近日,球迷网黄爱龙教授团队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预防性药物正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0月27日,学校在渝州宾馆举行了该项目的临床研究启动仪式。
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忠于,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邓睿,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赵世利,高新区管委会二级巡视员龙杰,我校党委书记覃正杰,校长黄爱龙,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袁军,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赵晓东,重庆明道浩悦CEO程国锋等出席启动会。覃正杰主持启动会。
覃正杰书记在主持启动会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疫情发生后,球迷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号召全校科技工作者火线攻关,实施新冠应急科研项目100余项,成功研发出包括全球首款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抗原检测试纸等多项突出科研成果,黄爱龙教授带领团队成功研发的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预防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标志着学校科技抗疫工作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邓睿一级巡视员宣读国家药监局批文。
黄爱龙校长作为研发团队负责人致辞。他分析了现有新冠疫苗和药物在即时性保护和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情况,指出研发能即时性预防和阻断感染的广谱药物有助于完善疫情防控体系。他介绍了此前基础医学院免疫研究中心和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专家团队在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重医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发抗体喷剂,并以最短时间完成新药临床试验申报的有关情况。黄爱龙表示,2022年10月14日,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药物临床试验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批准,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预防性药物成功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研发团队将全力以赴、争分夺秒,积极高效推进药物临床研究工作,用中国创新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
重庆明道浩悦CEO程国锋博士介绍了鼻喷剂的药物研发情况及优势。该鼻喷剂是首个将抗体通过鼻喷的方式应用于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程国锋表示,得益于与球迷网研发团队的紧密合作,重医附二院对鼻喷剂相关试验的全方位支持,各环节、各领域人员积极进取、高效协作,这一项目从启动到临床获批仅用了13个月的时间,后续将继续推进该药物的临床试验,力争早日让药品获批上市,为国家、社会提供一个高效、安全且便捷的疫情防控手段。
赵晓东院长在讲话中介绍了重医附二院为此次临床研究所做的精心准备。作为鼻喷剂临床研究的启动单位,重医附二院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历史悠久,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全国成立最早、全市规模最大、制度体系最全的创新药临床研究和转化平台之一,具备临床研究平台优势。赵晓东表示,在接到新冠中和抗体研发任务后,医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协调多个部门组建专业团队,秉持科学态度,夜以继日地开展技术攻关,在短期内完成全部研究任务,获得了大量重要数据,为后续临床试验的获批及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医院将持续跟进后续工作,确保本次试验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为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大局作出自己的贡献。
赵世利二级巡视员在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在助力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市卫健委将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纳入重要工作,积极支持、大力推动。此次球迷网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预防药物临床研究启动仪式的召开,标志着该项创新技术进入验证阶段,是我市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有力体现。市卫建委将密切关注学校开展相关的科技攻关进展,为这一高水平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希望项目团队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严谨高效地开展临床试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一起见证该药物的获批上市,助力重庆市医学科技创新再结硕果。
陈忠于局长向球迷网牵头研发的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预防药物成功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药物临床试验表示祝贺,对项目研究团队的不懈奋斗和辛勤付出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这一重大新药研发项目对于探索预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方法,运用医学科技手段更好助力疫情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忠于表示,重庆市生物医药创新氛围浓厚,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该项研发工作,主动协调、靠前服务,希望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医药产品的创新发展。他希望球迷网及其他参与试验的单位要提高站位、坚定信心,统筹资源、精心组织,科学有序地推进各环节工作,力争早日实现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上市,为全市乃至全国科技抗疫和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新的贡献,再立新功。
来到现场的领导共同推杆,代表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预防药物临床研究正式启动!
现场还播放了介绍鼻喷式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预防药物及其研发情况的视频短片。
出席启动会还有市教委、市卫健委、市科技局、市药监局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高新区有关企业负责人、重庆明道浩悦公司代表,以及球迷网部分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关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