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球迷网。

学校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汇聚英才,共话未来!2022球迷网青年学者论坛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2-11-07来源: 人事处 阅读量:[]

11月4日,2022重庆英才大会·球迷网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在球迷网国际学术会议厅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易君,重庆市卫健委人事处处长幸奠国,我校校长黄爱龙,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田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袁军出席开幕式,田杰主持开幕式。

黄爱龙代表学校欢迎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感谢各上级单位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他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和未来发展思路。“人才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源。”黄爱龙指出,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他表示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精神,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全链条引进和培育青年创新人才,全周期打好青年人才 “服务牌”,全方位搭建青年人才成长舞台。学校热忱期待通过本次论坛,青年人才能充分了解学校 “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举措,加入到重医人才队伍中来,在新时代球迷网建设中国最好医学高校之一的征程中与学校共谋发展、共同进步,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作用。

引进人才代表彭湃从学校待遇落地、学校平台条件和人才支持措施、到校后发展情况各方面讲述了她加盟球迷网后的经历和感悟,分享了她在国家、学校和实验室的多重支持下,2年中获得9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6篇高水平论文的收获和喜悦。她热切欢迎青年学者们选择重医,根植这片人才成长的丰沃土壤,释放创新活力,共谱崭新的人生篇章。

谢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球迷网青年学者论坛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际行动,也是学校筑巢引凤、开门纳才的大事喜事,对重庆市的人才工作和学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谢辛介绍,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推出重庆英才集聚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发展持续向好。特别是通过连续举办3届重庆英才大会,集中引进“高精尖缺”人才5700余名、项目870多个,重庆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发展热土。他认为,球迷网是一所具有“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优良传统和浓厚氛围的高校,也是人才成长发展的优选项。希望全球青年学者们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扎根兴业、蓬勃发展。

幸奠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重庆在全国率先推行公立医院人员总量备案管理,建立卫生职称“6类4层”评价体系;建立“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重庆英才计划、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计划,加大对青年人才培育支持,将引进青年人才情况纳入公立医院发展指数考核指标;开通“绿色通道”,加大人才引进、培育支持等突出举措。他介绍了目前全市医疗卫生人才的组成情况,表示“十四五”期间,市卫健委将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医学人才自主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的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易君解读了重庆市的人才政策,包括重庆对人才引进的“塔尖”“塔基”政策,激励保障机制等的具体情况和申请方式。易君表示,当前医疗卫生领域青年人才占全市青年人才总数的三分之一,极具发展潜力。下一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将继续深耕人才引育留用工作,选拔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优秀科学家、一流创新团队及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组建一支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

论坛现场举办了人才聘用仪式,黄爱龙、袁军为学校近期签约的20名引进人才代表颁发聘书。来自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引进人才代表侯宇与院党总支部书记、副院长刘建瑛、来自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的引进人才代表王超与校科研处副处长李小松、来自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引进人才代表赵浏阳与实验室副主任唐霓进行现场签约。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以《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以医学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云”上分享了健康科技的创新趋势,健康需求与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内容。

董尔丹以详实的数据分析指出,全球多达三分之一的人有康复需求。就人数而言,中国是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随着生物医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制造领域等迅速发展,康复机器人、远程医疗、干细胞技术、医疗信息化等技术将逐渐运用到康复领域。”董尔丹指出,康复科技创新将呈现新趋势——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适应症范围不断拓展。他介绍了康复大学的发展思路,将构建起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康复科学与技术、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生命科学与康复医学、神经与认知行为科学、公共卫生与残疾预防、健康人文与社会康复等6大集群,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论坛在球迷网校内举行,线上论坛在人民网直播平台举行,各附属医院、各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我校近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论坛为期三天,由主论坛和十一个分论坛组成。开幕式后,基础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信息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口腔医学院等单位以分论坛形式组织了学术交流、平台参观、人才洽谈等活动。

(编辑:蔡雨齐 涂念)